高一(11)宋可心 高一(5)高杰
本次冬令營,我們小組抽到的任務是:按照1:10比例,精確復制一架德·哈維蘭“虎蛾”教練機,要求進行詳細數據計算和精確復刻,而我們的一手材料僅有木板、木條、鐵絲和切割工具,要在六天內完成的確是個艱巨的挑戰。
要復制一架飛機,我們首先要了解這架飛機的來龍去脈:DH82 Tiger Moth,是英國一代航空大師德·哈維蘭的傳奇作品之一,1929年首飛,累計生產了8868架,二戰結束之前幾乎整個西方世界的飛行員所接觸到的第一架飛機就算它。時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有大批“虎蛾”在天空翱翔。該機為典型的老式雙翼機,主體為木質結構,硬殼式機身,機長7.34米,翼展8.94米,裝一臺145馬力汽油機,最大飛行速度175千米/小時。然而這些基本數據也就是目前漢語網站上所能得到的全部數據……因此一開始的我們是非常崩潰的。
然而這個時候老師教我們,可以去英文版wikipedia上去檢索,然后使用搜索引擎檢索英文,簡單試了一下,效果竟然非常好!只不過對我們的英語閱讀檢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沒想到復制一架飛機英語數學都能學到……
第一天晚上,我們都顯得有些拘束,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確。由于旅途勞頓,9點大家就都散了。我回去裁了一會兒部件,十一點就休息了?墒堑诙,聽說有的組已經在裁剪部件了,我們怎么能落后呢?于是我們加快了進度,將部件的具體實況又調整了一下,一個晚上就做了十幾片翼肋,而有的組已經都裁剪打磨好了!沒辦法,這就是雙翼機的無奈啊……
第三天裁完下翼翼肋,下翼定性。由于薄木板較多上翼翼肋我們用薄木板做,快了不少。晚上的時候下翼定型。機身由朱孝歡負責。機翼和機身的部件少不了彎曲的地方,這就需要“木直中繩,輮以為輪”的知識,木條與木板在水燒開的蒸汽中蒸軟,一點一點小心地彎出來。當機身骨架做好的時候大家,激動難以抑制。這架飛機猶如一條龍,龍骨已成,風凌天下的日子還將遠嗎?我們趕上了安排的進度,心里有些輕松。
第四天機翼機身刷底漆,機翼蒙皮。我們挑選的涂裝是二戰時期英國皇家空軍教練機部隊標準涂裝,參考原型機為目前保留在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的A17-711號DH82A型。確定了仿制對象后就開工了。給機身蒙皮的時候我算是豁出去了,一晚上坐在衛生間刷漆打磨,重復好幾遍使得表面平整。我的藍色褲子的上半截徹底變白。蒙皮用的是生絹,用502膠水粘到骨架上,我們的手上都附著了好幾層膠水,這阻擋不了我們。此時已經傳出有的組做完了,整個樓層彌漫著緊張而興奮的氛圍,都在火力全開的沖刺。由于下翼刷漆后蒙皮褶皺,協商決定再蒙一層,效果不錯。
到了第五天,機尾起落架的制作已經全部完成,朱孝歡同學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可自動旋轉的螺旋槳。經過小心連接,哈德維蘭“虎蛾”終于完成它的升華。我們的數學大神楊紫寧不負眾望,最后時刻做出了漂亮的3D模型,也列出了詳細的數據計算過程。
整個過程中沒有出大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完備的計劃,合理的分工和不服輸的精神。在之前組員們討論了后續的一系列步驟,在腦子里大概知道了這個模型應該怎么做,大概需要哪些部件,考慮到機翼蒙絹的步驟決定先不裝起來,一切部件按比例事先計算。把模型分塊做好最后一起粘合。這為后續的制作過程便利了許多。最后就是我們的精神,每個人都有著期待,在我們落后時,我在每個人的眼睛中都看到了斗志,這種斗志將我們不成熟的配合加速催化,越做越默契,越做榮譽感越強,越做斗志越高,當我們的模型做完時,我感到了我們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小組。這就是榮譽感,一個小組,一個班級,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的凝聚力,一個組織的靈魂上的蛻變。
當然,由于第一次做模型,手工的剪裁并不那么完美,導致后續的拼接中出現了一些困難,也導致機翼略微地變形;而下翼肋選擇的厚木板導致后續加工中容易折斷,也影響了整體的速度。機頭的弧度不容易做出來,脫離了原機。這些都是本次項目制作的遺憾之處。
雖然有些許不足,然而我們的虎蛾仍然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它凝聚了七個人的汗水。這次活動帶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都是未來學習生活中寶貴的財富。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向著航空報國的方向前進。感謝學校和南航,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在六天里懂得了團隊的力量。南航,讓我們相約暑假!





|